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中心 > 新闻中心

水针刀法治疗颈七棘突综合征910例临床观察

浏览:0 次 编辑: 日期:2018-08-14 11:56:55

 

【摘要】 目的 水针刀法治疗颈七棘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0例颈七棘突综合征患者均用水针刀法治疗,水针刀按“一明二严三选择”操作规程,取中号扁圆刃水针刀进行治疗,治疗后根据病人病情并参考影相检查进行手法治疗。结果 水针刀法治疗七棘突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910例病人在三至五次即可全愈。结论 水针刀疗法治疗七棘突综合征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可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水针刀法;颈七棘突综合征

 

颈七棘突综合征是颈椎下段的常见病、高发病,既属于骨伤科疾病,又属于脊柱相关性疾病。属于水针刀微创治疗学中的一个创新课题,以往的骨伤教材及骨伤疾病治疗学中,尚未有提及本病。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910例病例均来自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底,我院骨伤科门诊,其中男470例,女440例;年龄**小20岁,****75岁,以20~50岁较多;病程**短10天,**长5年。

1.2 查体

910例患者均有颈椎下段及胸背部不适、僵硬、沉痛,表现为颈七棘突周围软组织,出现阳性结节压痛,部分患者伴有心悸、心慌、血压不稳或疲乏无力等症状。

其中单纯颈部僵硬、沉痛不适、转头困难者700;

伴有血压不稳、血糖不稳者100例;

伴有交感神经失调症,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疲乏无力85例;

伴有胸闷、憋气、心悸心律不整类冠心病症状35例;

1.3 X线表现

正位片:颈椎棘突偏歪和小关节双边征。

侧位片:颈七棘突肥大、项韧带钙化等。

 

2 治疗

2.1 水针刀法治疗

2.1.1 配方 软损宁松解液5~10ml。选取扁圆刃水针刀具。

2.1.2 进针方法 纵行垂直进针法。

2.1.3 操作步骤 按水针刀法的“一明二严三选择”的操作规程,令患者伏卧位,定点:

    A针:颈七棘突,选用扁圆刃水针刀,快速纵行进针法,透皮后逐层切开分离,达颈七棘突韧带层,运用筋膜扇形分离法、向棘突两侧方各扇形松解分离3-6刀,同时向C6-7的关节囊,C7-T1关节囊环形撬拨3针。当针下有松动感时,旋转注药3ml,快速出针刀,应用放血疗法,同时可以注射中度三氧10ml,创可贴贴敷。

    B针、C针:双侧肩胛骨内上角内缘,双侧肩胛骨内上角内缘。

    同时可以注射中度三氧10ml,术后创可贴贴敷。

 

2.2 治疗结果

910例患者经治疗后,颈部僵硬症状消失,伴随的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其中650例患者在术后1、2天即获得明显疗效,150例患者于第2次治疗后获得明显效果,110例于第3次治疗后获得疗效。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通过电话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

 

3 讨论

    颈七棘突综合征是由于颈椎下段,颈胸关节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致使附着在颈七棘突上端的筋膜、韧带、肌肉受累,从而刺激、压迫了其周围的神经、血管,引起的颈背部僵硬不适、酸胀沉痛。部分患者伴有胸闷、憋气、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疲乏无力等亚健康症候群。在临床中多被误诊为心脏病或神经官能症。本病是作者在对颈椎病及颈源性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所发现的一种介于骨伤病与脊柱相关病之间的一类综合征候群。

    颈七棘突位于头夹肌起点的中心应力点,因头夹肌起于颈五、颈六、颈七棘突旁与胸T1-3棘突旁,止于枕骨面上项线,因头夹肌为转头功能肌,当转头转颈时,颈七棘突首当其冲地受到牵拉

    颈七棘突位于颈胸筋膜、即菱形筋膜的高应力点,掀开颈部皮层、皮下层、浅层筋膜,暴露出颈部浅层肌肉斜方肌,那么掀开斜方肌下层,即为颈部的中层筋膜。中层筋膜覆盖在竖脊肌上层,中层部分致密纤维与椎前筋膜相联络,颈前的椎前筋膜上面覆盖的是颈旁交感神经节的上中下三节。颈下神经节即星状神经节,由颈下节与胸上神经节构成,位于C6-七横突前方的椎前筋膜上。

 

3.1 病因病理

    当颈部频繁地前屈后仰或过度的低头伏案工作、睡眠姿势,不良使附着在颈七棘突项韧带受到牵拉,容易造成项韧带损伤钙化,引起局部结节,出现临床症候群。

 

 

当颈部过度地转头转颈,睡姿不良引起头夹肌损伤,肌肉挛缩,在颈七棘突周围形成软组织结节,俗称为“扁担疙瘩”。

 

3.2临床表现

    颈七棘突综合征是一组较复杂的症候群,在临床中,根据受累的组织、神经、血管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同;

 

 

    当颈七棘突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增生钙化后,首先出现颈部软组织损伤症候群,如颈胸关节周围的酸胀、沉痛、不适或颈胸关节活动受限;

    当颈七棘突周围筋膜受累、小关节紊乱等,使颈椎中下段的星状神经节受累:可引起患者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疲乏无力,颈源性血压不稳、颈源性血糖不稳、慢性疲劳综合征即亚健康症候群;

    当颈椎中下段的椎前筋膜受累后,不仅可引起颈下神经节受累,同时可刺激迷走神经,使支配心脏的电生理线路受损,而引起的类似冠心病的症候群,如:患者感觉到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或心律快慢不整等病症,临床上称之为颈源性心脏病或类冠心病;

    副神经受累:主要表现为一侧肌肉功能障碍,检查时注意肌肉有无萎缩,嘱患者作耸肩及转头运动,比较两侧肌力。副神经受损时,可出现一侧肌力下降,或肌肉萎缩;

    X线表现: 正位片:颈椎棘突肥大,棘突偏歪和锥体间隙不等。侧位片:项韧带钙化,勾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钙化等。

 

4 体会

    由于颈七椎体位于颈胸关节的动静交接处,是项韧带与棘上韧带的动静交点,是头夹肌的应力点也是颈胸筋膜的高凝力点。因颈七椎体前方和横突上附着椎前筋膜,其前方主要附着的交感神经节,同时经过的神经血管有:颈动脉鞘、迷走神经、副神经等。因而颈七棘突在整个颈胸关节活动当中起着枢纽作用。同时为脊柱相关病的高发点,活动度大。因而当行头部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及转头转颈活动时,颈七棘突受到强而有力地牵拉。当颈部受到外力或长期慢性损伤后,关节容易出现改变。而颈七棘突周围附着的肌肉筋膜,对动静态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由于颈七棘突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韧带钙化等因素,刺激牵拉了脊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或副神经时,不仅可以引起颈部僵硬肩背部疼痛。而且可以出现胸闷、低血压、心跳、心慌、心房纤颤、失眠、多梦等亚健康疾病。 由于外伤或挥鞭性损伤,可导致颈七棘突旋转移位,使附着在颈七棘突****及后结节上方的肌肉,韧带受累,从而使周围的血运障碍,局部病变组织水肿、充血或刺激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从而引起筋骨针或水针刀法能够快速解除局部软组织的挛缩状态,注射软损宁松解液或三氧,具有活血化瘀、镇静止痛,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供血。配合整脊手法恢复颈胸关节的正常位置,从而从根本上解除神经、血管的刺激、压迫,快速地解除临床症状,达到确切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汉卿.中医脊诊整脊与微创新技术[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宋文阁.临床麻醉与镇痛彩色图谱[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邵水金.实用躯体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4] 吴汉卿.脊柱相关病水针刀法微创针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

[5] 吴汉卿.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8.

[6] 吴汉卿.水针刀微创技术.骨筋伤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